找到相关内容54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觅读巴利转轮王经说起

    不独锡兰与以为荣也,佛灭后四百年顷(汉武帝后元二年)当西历纪元前八十七年时,相传有五百阿罗汉至师子国,于寺结集巴利语三藏,即是此处。此前锡兰但有师师口授之经,此后始有成帙之巴利三藏可读矣。虽阿育皇子...至摩诃毗诃罗转读五百阿罗汉所结集之巴利语三藏,后又将摩哂陀尊者之锡兰语三藏注释,转译为巴利,即今日锡兰暹缅僧众所习用者。而原有之锡兰语注释反不见于今日之锡兰矣。彼曾综合其转读寺巴利三藏之心得,制成清净道论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5755297.html
  • 阿含经解题

    上首,由五百阿罗汉共同编集,此是第一次结集。其后,又有三次或四次的结集云。南传律中,小品是第一次结集,依法、律二藏所结集完成云。北传五分律、四分律、摩诃僧祇律及增一阿含序品中云:此时集成有长、中、杂、...阿含经解题 今津洪岳  一 阿含经在圣典中之地位  印度大乘佛教后期,接近于坚慧造入大乘论等之时代。中国南北朝时代,相当隋法经等众经目录等时期。根据考察,、小二乘才各具有三藏。此说为近代...

    今津洪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1255317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的菩提心思想

    正藏册25  龙树造,后秦 鸠摩罗什译 《十住毘婆沙论》 正藏册26  世亲造,后魏、菩提流支等译 《十地经论》 正藏册26  五百阿罗汉等造,唐、玄奘译 《阿毘达磨毘婆沙论》正藏册27  ...心”两面向切入,试由文字本身及佛教心识论的历史流变中,对“菩提心”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先在认识。接下来的第参章《菩提心的发起与分类》,在广引经论的视野下,阐述了发心的意义与因缘,也对菩提心的分类、增上...

    邱湘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561971.html
  • 南山寺建筑与像概述

    释迦牟尼如来住世十八尊者五百阿罗汉圣号碑》刻;一件是南宋绍兴四年(1134)所立《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》,近代佛寺所塑五百罗汉,多依之列名。五百罗汉造像,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,有降龙伏虎,有跏趺端坐,有...  南山寺创建于元贞一年(1295),元成宗赐额万圣佑国寺。真觉国师、弘教大师曾住锡于此。明嘉靖二十年(1541)重修,清乾隆年间有奎衷和尚重建,后有仁山和尚续建。清光绪三年(1877)至九年(...

    贵 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2766922.html
  • 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

    卷三十二中说:“问何故择灭亦名涅槃,答:槃名为趣,涅名为出,永出诸趣,故名涅槃。”五百阿罗汉等造,〔唐〕玄奘译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第32册,《正藏》第27册,第163页a~b。《宋高僧传》卷二...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三十九记载:“时具寿阿难陀既欲说法。五百阿罗汉各各皆以僧伽胝衣敷其座上。时阿难陀四边顾望,于诸有情发悲愍念,于正法中极生尊重。于梵行者起敬仰心,右绕高座低头申敬。于上座前依法敬礼作...

    李瑞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968564.html
  • 圆照寺建筑与塑像概述

    阿罗汉圣号》碑刻,一是南宋绍兴四年(1134)所立《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》,列举了从第一罗汉阿若桥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多的名号。其实。五百是古印度用来形容众多的一个不定量数词,并不意味着是固定的...。正中塑观音、文殊、普贤三菩萨,高2.2米。两旁塑十八罗汉,内有降龙、伏虎,高1.2米。上面还塑不少罗汉,表示五百罗汉过江。里边还有济公和尚,他头戴观音合掌帽,身披黄衣,左手拾履,右手拿扇,诙谐洒脱...

    高明和 吕更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0180046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维摩诘经讲义六-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

    在家居士形象,直是门当户对,棋逢对手,一定会演说如来无上妙法,当时有八千菩萨,五百阿罗汉,百千天人,都要随之而去。   【经文】于是文殊师利,与诸菩萨,弟子众,及诸天人恭敬围绕,入毗耶离大城。尔时...经文】虽然,当承佛圣旨,诣彼问疾。于是众中诸菩萨,弟子,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:今二士,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,必说妙法。即时八千菩萨,五百声闻,百千天人,皆欲随从。   【经文意思是】虽然维摩诘是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维摩诘经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9012019601.html
  • 青年的佛教(三)

    。在佛灭的那年夏天,为了保存佛法起见,由迦叶发起,在王舍城的七叶岩,与五百阿罗汉,结集佛的遗教。结集,是经大众共同审定编集的意思。当时,佛所开示的法义部分,由阿难诵出,经大众公认,名为经藏。指示...大家不用悲伤!佛的生身过去了,但法身是永远在人间的」。就在这天半夜里,佛安详的入涅盘了。   从释尊涅盘到现在,已有二干五百多年了。但他慈悲救世的精神,从智慧来的高深教理,永远留在人间,受到人类的信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540620.html
  • 成佛之道─菩提心略述

    五百阿罗汉造、唐、玄奘译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正、二七。  11. 提婆罗菩萨造、北凉、道泰译《丈夫论》正、三十。  12. 法称菩萨造、宋、法护日称等译《大乘集菩萨学论》正、三二。  ...的利他行。因此,我们不禁要问,从法的缘起来看,形成佛及辟支佛、阿罗汉如此不同的果德,其修习的过程肯定是有著相当的差异性,而造成这样的最大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  “发心”,是此中最大的差异点。佛弟子修习...

    释成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2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論》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

      C. 《增一阿含经》东晋、瞿昙僧伽提婆泽(正二册)。  D. 《大智度论》龙树菩萨造,后秦、鸠摩罗什译(正二五册)。  E. 《毗婆沙论》五百阿罗汉等造,唐、玄奘译(正二七册)。  F....遍满十方众生中,如是慈心名众生缘。多在凡夫人行处或有学人未漏尽者。行法缘者,诸漏尽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诸佛。……无缘者,是慈但诸佛有。(正二五.二0九中一下)  由上文可知,无缘慈是唯诸佛才能得到的。而...

    釋海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645475.html